直腸癌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體重下降及腸梗阻等。早期可能僅表現(xiàn)為排便頻率增加或便秘,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感,晚期可能引發(fā)貧血、腹部包塊或轉移癥狀。
直腸癌早期常見排便頻率增加或便秘,可能與腫瘤刺激腸黏膜有關。部分患者出現(xiàn)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變細或呈鉛筆狀。若腫瘤位于直腸下端,可能伴隨排便不盡感。這類癥狀易與腸功能紊亂混淆,需結合腸鏡檢查鑒別。
便血是直腸癌典型表現(xiàn),血液多呈暗紅色或鮮紅色,附著于糞便表面。需與痔瘡出血鑒別,后者多為便后滴血且無黏液。直腸癌便血常伴隨黏液分泌,嚴重者可出現(xiàn)膿血便。長期隱性出血可能導致貧血,表現(xiàn)為乏力、面色蒼白。
腫瘤增長可引發(fā)間歇性下腹隱痛,晚期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性鈍痛。腹脹多由腸腔狹窄或部分梗阻導致,進食后加重。若腫瘤穿透腸壁引發(fā)腹膜炎,疼痛會急劇加劇并伴有腹膜刺激征。
腫瘤消耗及食欲減退可導致體重明顯下降,部分患者半年內體重減輕超過10%。晚期可能出現(xiàn)低熱、盜汗等全身癥狀,與腫瘤壞死或繼發(fā)感染相關。這類癥狀需與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鑒別。
晚期直腸癌可能引發(fā)完全性腸梗阻,表現(xiàn)為停止排便排氣、劇烈腹痛和嘔吐。腫瘤轉移至肝臟時出現(xiàn)右上腹疼痛、黃疸,肺轉移可引起咳嗽、咯血。骨轉移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腦轉移則伴隨頭痛、神經(jīng)功能障礙。
出現(xiàn)上述癥狀建議盡早就醫(yī),通過直腸指檢、腸鏡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日常需注意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規(guī)律運動有助于改善腸道蠕動。40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糞便隱血篩查,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35歲開始腸鏡監(jiān)測。
142次瀏覽 2025-11-07
223次瀏覽 2025-11-07
953次瀏覽 2025-11-07
123次瀏覽 2025-11-07
1303次瀏覽 2025-11-07
382次瀏覽 2025-11-07
169次瀏覽 2025-11-07
370次瀏覽 2024-09-25
233次瀏覽 2025-11-07
300次瀏覽 2025-11-07
113次瀏覽 2025-11-07
132次瀏覽 2025-11-07
59次瀏覽 2025-07-15
143次瀏覽 2025-11-07
64次瀏覽 2025-11-07
208次瀏覽 2025-11-07
87次瀏覽 2025-11-07
212次瀏覽 2025-11-07
177次瀏覽 2025-11-07
141次瀏覽 2025-11-07
134次瀏覽 2025-11-07
225次瀏覽 2025-11-07
577次瀏覽
665次瀏覽
556次瀏覽
853次瀏覽
57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