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嚴重情況包括熱射病、熱衰竭和熱痙攣,可能伴隨意識障礙、持續(xù)高熱或無汗等癥狀。中暑通常由高溫環(huán)境、劇烈運動、脫水等因素引起,表現為頭暈、惡心、皮膚灼熱等,需立即采取降溫措施并就醫(yī)。
熱射病是最危險的中暑類型,核心體溫超過40攝氏度,可能出現譫妄、抽搐甚至昏迷?;颊咂つw干燥發(fā)紅,因體溫調節(jié)中樞失效導致排汗停止。此時需迅速轉移至陰涼處,用冰袋冷敷頸部、腋窩等大血管部位,同時撥打急救電話。熱衰竭常見于大量出汗后未及時補水補鹽,表現為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血壓下降。若未及時處理可能進展為熱射病。應立即停止活動,補充含電解質飲品,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熱痙攣多發(fā)于高溫下高強度勞動后,因鈉流失引發(fā)肌肉劇烈疼痛,常見于小腿和腹部。可通過飲用淡鹽水緩解癥狀,同時輕柔拉伸痙攣部位。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暑風險更高。老年人因皮膚汗腺萎縮和感知遲鈍,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脫水。心血管疾病患者高溫下心臟負荷加重,可能誘發(fā)心梗。糖尿病患者高溫易出現酮癥酸中毒。嬰幼兒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密閉車內15分鐘就可能發(fā)生致命性中暑。服用抗組胺藥、利尿劑等藥物的人群排汗功能受抑制,需特別注意防暑。
預防中暑需保持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高溫時段減少外出。外出時佩戴遮陽帽,選擇淺色透氣衣物。飲食宜清淡,多吃西瓜、黃瓜等含水分高的果蔬。 workplaces應調整作業(yè)時間,提供防暑降溫飲品。家中可準備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藥品,但出現嚴重癥狀時不可依賴這些藥物,須立即送醫(yī)。對于曾患熱射病者,后續(xù)三個月內應避免高溫環(huán)境,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100次瀏覽 2025-11-06
38次瀏覽 2025-11-06
90次瀏覽 2025-11-06
60次瀏覽 2025-11-06
73次瀏覽 2025-11-06
119次瀏覽 2025-11-06
183次瀏覽 2025-11-06
155次瀏覽 2025-11-06
617次瀏覽 2025-11-06
47次瀏覽 2025-11-06
113次瀏覽 2025-11-06
86次瀏覽 2025-11-06
129次瀏覽 2025-11-06
401次瀏覽 2024-09-25
55次瀏覽 2025-11-06
93次瀏覽 2025-11-06
56次瀏覽 2025-11-06
91次瀏覽 2025-11-06
73次瀏覽 2025-11-06
69次瀏覽 2025-11-06
135次瀏覽 2025-11-06
187次瀏覽 2025-07-15
840次瀏覽
733次瀏覽
707次瀏覽
685次瀏覽
53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