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側切是指在分娩過程中,醫(yī)生在會陰部進行的有控制的切口手術,醫(yī)學上稱為會陰側切術。會陰側切術主要用于幫助胎兒順利娩出,避免會陰嚴重撕裂,縮短第二產程。會陰側切術通常在會陰肌肉較緊、胎兒較大、產程進展緩慢或胎兒出現窘迫等情況下實施。
會陰側切術的操作過程包括局部麻醉、切口和縫合三個步驟。醫(yī)生會在會陰部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待麻醉起效后,使用剪刀在會陰部位做一個斜向切口,切口長度通常為2-4厘米。胎兒娩出后,醫(yī)生會逐層縫合切口,縫合線多為可吸收線,無須拆線。會陰側切術的切口方向多為斜向,這種切口方式有助于減少直腸損傷的風險,同時便于縫合和愈合。
會陰側切術并非所有產婦都需要,醫(y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實施。會陰側切術的適應癥包括會陰彈性較差、胎兒頭部較大、需要使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助產、胎兒出現缺氧等情況。對于初產婦、會陰體較短或胎兒預估體重較大的產婦,會陰側切術的實施概率相對較高。實施會陰側切術可以有效避免會陰不規(guī)則撕裂,降低產后出血和感染的風險,有利于產后恢復。
產后會陰切口的護理對恢復至關重要。產婦應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衛(wèi)生巾,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排便后應從前往后擦拭,防止污染切口。坐位時可使用環(huán)形坐墊減輕切口壓力。如出現切口紅腫、疼痛加劇、滲液或發(fā)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飲食上應多攝入富含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切口愈合。適當進行盆底肌鍛煉有助于恢復會陰肌肉彈性。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59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349次瀏覽
406次瀏覽
496次瀏覽
793次瀏覽
78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