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39人閱讀
乳腺導管內癌微浸潤小于1毫米屬于早期乳腺癌,可能由基因突變、激素水平異常、乳腺慢性炎癥、放射線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手術切除、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放療等方式干預。
1、基因突變:BRCA1/2等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殖,表現(xiàn)為無痛性腫塊或乳頭溢液,可通過基因檢測確診,治療需結合腫瘤切除和PARP抑制劑如奧拉帕尼。
2、激素水平異常:長期雌激素刺激與腫瘤發(fā)生相關,常見于未生育或晚育女性,伴隨月經(jīng)紊亂,可采用他莫昔芬等內分泌藥物抑制雌激素作用。
3、乳腺慢性炎癥:反復導管擴張或漿細胞性乳腺炎可能誘發(fā)癌變,表現(xiàn)為乳房紅腫熱痛,需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行病灶廣泛切除術。
4、放射線暴露:胸部放射治療史會增加癌變風險,通常伴有皮膚色素沉著,需通過保乳手術聯(lián)合曲妥珠單抗靶向治療。
確診后應每3個月復查乳腺超聲,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避免使用含雌激素化妝品,術后可進行上肢功能鍛煉預防淋巴水腫。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