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藥物治療、熱敷護理、就醫(yī)治療等方式防治。腸胃炎通常由病原體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刺激、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發(fā)病初期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藕粉、軟面條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膩或高纖維食物。癥狀緩解后可逐步添加蒸蛋羹、蘋果泥等低渣食物。慢性腸胃炎患者需長期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過冷過熱飲食,減少胃腸黏膜刺激。
腹瀉嘔吐易導致脫水,需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成人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毫升以上,可適當飲用米湯、稀釋果汁補充電解質。兒童出現(xiàn)尿量減少、哭時無淚等脫水癥狀時,家長需立即就醫(yī)。
細菌性腸胃炎可遵醫(yī)囑使用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藥物。諾氟沙星膠囊適用于革蘭陰性菌感染,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毒素,雙歧桿菌可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病毒性腸胃炎以對癥治療為主,避免濫用抗生素。
用40℃左右熱毛巾敷于腹部,每次15分鐘可緩解腸痙攣疼痛。熱敷時需避開急性炎癥期和出血傾向患者,兒童熱敷溫度應控制在38℃以下,家長需全程監(jiān)護防止燙傷。配合輕柔順時針按摩臍周效果更佳。
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血便、意識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就診。嚴重脫水患者需靜脈補液,炎癥性腸病引發(fā)的腸胃炎要配合腸鏡檢查。孕婦、嬰幼兒及老年患者病情變化快,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住院觀察治療。
預防腸胃炎需注意食品衛(wèi)生,生熟食材分開處理,餐具定期消毒。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慢性胃腸疾病患者應定期復查,氣候變化時注意腹部保暖。出現(xiàn)輕度癥狀時可先居家觀察,若24小時內無改善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使用止瀉藥掩蓋病情。
92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928次瀏覽
913次瀏覽
886次瀏覽
837次瀏覽
78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