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診斷方式主要有超聲檢查、細針穿刺活檢、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和手術病理檢查。
超聲檢查是甲狀腺癌篩查的首選方法,通過高頻聲波成像可清晰顯示甲狀腺結節(jié)的大小、形態(tài)、邊界及血流情況。典型惡性結節(jié)特征包括微鈣化、縱橫比大于1、邊緣不規(guī)則等。超聲彈性成像還能評估結節(jié)硬度,輔助判斷良惡性。該檢查無輻射、可重復進行,但對操作者經驗依賴較強。
細針穿刺活檢是確診甲狀腺癌的金標準,在超聲引導下用細針抽取結節(jié)細胞進行病理學檢查。根據Bethesda系統(tǒng)將結果分為6類,其中Ⅳ類及以上需警惕惡性可能。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準確性高,但存在取樣誤差可能,對濾泡型甲狀腺癌鑒別力有限。
血液檢查主要檢測甲狀腺功能指標和腫瘤標志物。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可能提示甲狀腺病變,降鈣素升高與髓樣癌相關,甲狀腺球蛋白可用于術后監(jiān)測。但血液指標特異性較低,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CT或MRI能評估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對手術方案制定有重要價值。PET-CT在復發(fā)灶檢測中靈敏度較高。放射性核素掃描可判斷結節(jié)功能狀態(tài),冷結節(jié)惡性概率較高。影像學檢查存在輻射暴露風險,孕婦需慎用。
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是最終診斷依據,可明確腫瘤類型、大小、浸潤范圍及淋巴結轉移情況。常見病理類型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免疫組化檢測如BRAF V600E突變、RET重排等有助于分型和預后評估。
確診甲狀腺癌需多學科協(xié)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組合檢查方案。日常應注意避免頸部放射線暴露,保持碘營養(yǎng)均衡,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fā)現病變。術后患者需遵醫(yī)囑長期隨訪,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及腫瘤復發(fā)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91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859次瀏覽
325次瀏覽
453次瀏覽
591次瀏覽
69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