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種以排便困難、排便次數(shù)減少或糞便干硬為主要表現(xiàn)的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可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大類。
功能性便秘通常與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長期攝入低膳食纖維食物、飲水不足會導致腸道蠕動減緩,糞便在結腸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形成干硬糞便。這類便秘可通過增加蔬菜水果攝入、每日飲水達到2000毫升、規(guī)律進行有氧運動等方式改善。
器質性便秘多由腸道結構異常或系統(tǒng)性疾病導致,可能與腸梗阻、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因素有關,常伴隨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腸梗阻引起的便秘需通過腹部CT等檢查確診,必要時需進行腸粘連松解術等手術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的便秘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片等藥物調節(jié)激素水平。
長期使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抗抑郁藥、鈣劑等藥物可能抑制腸道蠕動功能。鹽酸嗎啡緩釋片等阿片類藥物會激活腸道μ受體,減緩腸內容物通過時間。這類便秘應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可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滲透性瀉藥。
老年人因胃腸動力減退、腹肌力量減弱更易發(fā)生便秘。隨著年齡增長,腸道神經叢退化會導致結腸傳輸速度減慢,直腸敏感性降低使排便反射減弱。建議老年人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可適當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但需避免長期依賴刺激性瀉藥。
兒童便秘多與飲食轉換、如廁訓練不當有關,表現(xiàn)為排便疼痛、糞便潴留等癥狀。家長需注意逐步增加輔食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培養(yǎng)孩子每日固定時間坐便盆的習慣。對于頑固性便秘,可在兒科醫(y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小兒開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溶液。
預防便秘需建立合理飲食結構,保證每日攝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及適量全谷物。規(guī)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出現(xiàn)持續(xù)兩周以上的便秘或伴隨體重下降、便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排除器質性疾病。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度依賴瀉藥,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995次瀏覽
659次瀏覽
619次瀏覽
858次瀏覽
66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