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是一種起源于腺上皮組織的良性腫瘤,可發(fā)生于乳腺、甲狀腺、胃腸道等多個器官,多數生長緩慢且邊界清晰,但部分類型存在惡變風險。
腺瘤由分化良好的腺上皮細胞構成,常形成腺管狀或囊狀結構,細胞形態(tài)與正常組織相似。根據發(fā)生部位可分為甲狀腺腺瘤、乳腺纖維腺瘤、結腸管狀腺瘤等類型,其中結腸絨毛狀腺瘤惡變概率較高,需定期內鏡隨訪。
腺瘤形成與激素水平異常、基因突變等因素相關。例如乳腺纖維腺瘤多見于育齡期女性,與雌激素刺激有關;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則因APC基因突變導致結腸多發(fā)腺瘤。部分腺瘤可能伴隨特定綜合征如MEN-1型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病。
多數腺瘤早期無明顯癥狀,隨體積增大可能出現局部壓迫表現。甲狀腺腺瘤可觸及頸部無痛性腫塊,垂體腺瘤可能引起頭痛或視野缺損,結腸腺瘤可能導致便血。功能性腺瘤如胰島素瘤會引發(fā)低血糖發(fā)作。
超聲檢查可初步判斷甲狀腺、乳腺腺瘤的質地與血供,CT/MRI適用于深部器官評估。胃腸腺瘤需通過腸鏡或胃鏡取活檢確診,病理檢查可明確腺瘤類型及是否伴異型增生。血清激素檢測有助于功能性內分泌腺瘤診斷。
體積較小且無癥狀的腺瘤可定期觀察,增長迅速的需手術切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適用于消化道腺瘤,甲狀腺腺瘤可行腺葉切除,垂體大腺瘤可能需要經鼻蝶竇手術。術后需根據病理結果制定隨訪計劃,伴重度異型增生者需密切監(jiān)測。
腺瘤患者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激素類保健品濫用。乳腺腺瘤患者需減少高雌激素食物攝入,結腸腺瘤患者建議增加膳食纖維。術后定期復查影像學與腫瘤標志物,出現腫塊復發(fā)、異常出血或激素紊亂癥狀時需及時返院評估。保持良好心態(tài)有助于預后,不必過度焦慮良性腫瘤的惡變風險。
464次瀏覽 2025-10-26
94次瀏覽 2025-10-26
148次瀏覽 2025-10-26
430次瀏覽 2025-10-26
145次瀏覽 2025-10-26
1106次瀏覽 2025-10-26
72次瀏覽 2025-10-26
57次瀏覽 2025-10-26
117次瀏覽 2025-10-26
77次瀏覽 2025-10-26
187次瀏覽 2025-10-26
287次瀏覽 2025-10-26
496次瀏覽 2025-10-26
393次瀏覽 2025-10-26
174次瀏覽 2025-03-21
521次瀏覽 2025-10-26
655次瀏覽 2025-10-26
0次瀏覽 2025-10-26
676次瀏覽 2024-01-05
461次瀏覽 2025-10-26
985次瀏覽 2025-10-26
81次瀏覽 2025-10-26
646次瀏覽
742次瀏覽
392次瀏覽
612次瀏覽
80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