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間接接觸污染物傳播。病原體主要為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傳播途徑主要有性傳播、母嬰傳播、醫(yī)源性傳播、污染物接觸傳播。
無保護性行為是主要傳播方式。沙眼衣原體可存在于尿道分泌物中,通過黏膜接觸感染。建議使用避孕套降低風險,確診后需性伴侶同治。典型癥狀包括尿道刺癢、排尿灼痛及透明分泌物。
分娩時經(jīng)產(chǎn)道接觸可導致新生兒感染,引發(fā)結(jié)膜炎或肺炎。孕婦產(chǎn)前篩查陽性需接受阿奇霉素片治療,新生兒可預防性使用紅霉素眼膏。剖宮產(chǎn)可降低傳播概率。
醫(y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傳播。導尿、膀胱鏡等操作需嚴格滅菌。醫(yī)療機構(gòu)應使用一次性器械,重復使用器械需高溫高壓消毒。操作后出現(xiàn)尿頻、尿急需及時檢查。
共用毛巾、浴盆可能間接傳播。病原體在潮濕環(huán)境可存活數(shù)小時。家庭內(nèi)避免共用個人衛(wèi)生用品,公共浴池需定期消毒。該途徑感染概率較低,多伴隨免疫力低下情況。
生殖道原有病原體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引發(fā)感染。長期熬夜、壓力大等因素可誘發(fā)。表現(xiàn)為晨起尿道口分泌物結(jié)痂,需通過分泌物PCR檢測確診??蛇x用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治療。
預防需注意性行為防護,避免不潔衛(wèi)生用品接觸。出現(xiàn)排尿異常應及時就醫(yī),確診后需完成全程藥物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密切接觸者需同步篩查。日常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復發(fā)。
200次瀏覽 2025-11-04
401次瀏覽 2024-09-25
31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336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174次瀏覽 2025-03-21
68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3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629次瀏覽
733次瀏覽
546次瀏覽
691次瀏覽
49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