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麻疹疫苗后出現(xiàn)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觀察癥狀、避免自行用藥、及時就醫(yī)等方式處理。麻疹疫苗后發(fā)燒可能與疫苗反應(yīng)、合并感染、免疫反應(yīng)異常、過敏反應(yīng)、基礎(chǔ)疾病等因素有關(guān)。
使用溫水擦拭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或貼退熱貼輔助散熱。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膚或引起寒戰(zhàn)。體溫未超過38.5攝氏度時優(yōu)先選擇物理降溫。
少量多次飲用溫開水、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發(fā)燒會增加體液流失,兒童可適當(dāng)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養(yǎng)頻次。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或冷飲。
監(jiān)測體溫變化頻率為每2-4小時一次,記錄發(fā)熱持續(xù)時間。同時注意是否出現(xiàn)皮疹、嘔吐、嗜睡等伴隨癥狀。疫苗反應(yīng)性發(fā)熱通常持續(xù)1-2天會自行緩解。
未明確發(fā)熱原因前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布洛芬混懸液等退熱藥。2歲以下幼兒禁用尼美舒利顆粒,18歲以下青少年禁用阿司匹林類藥物以防瑞氏綜合征。
若體溫持續(xù)超過39攝氏度超過24小時,或出現(xiàn)抽搐、意識模糊、呼吸困難等癥狀,需立即就診。接種后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時需緊急醫(yī)療干預(yù)。
接種疫苗后24小時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干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適量食用米粥、蒸蘋果等。發(fā)熱期間建議居家休息,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風(fēng)。若發(fā)熱伴隨接種部位紅腫熱痛持續(xù)加重,需考慮合并細(xì)菌感染可能,應(yīng)由醫(yī)生評估是否需進(jìn)行血常規(guī)檢查或抗感染治療。家長需特別注意嬰幼兒精神狀態(tài)與進(jìn)食情況變化。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110次瀏覽 2025-11-03
                            
                          912次瀏覽 2023-09-06
                          138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441次瀏覽 2025-11-03
                          199次瀏覽 2025-11-03
1341次瀏覽 2025-11-03
458次瀏覽 2025-11-03
                          284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179次瀏覽 2025-11-03
                          322次瀏覽 2025-11-03
                          261次瀏覽 2025-11-03
                            
                          187次瀏覽 2025-07-15
159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276次瀏覽 2025-11-03
333次瀏覽 2025-11-03
22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787次瀏覽
            542次瀏覽
            716次瀏覽
            864次瀏覽
            70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