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可通過婦科檢查、超聲檢查、磁共振成像、腹腔鏡檢查、血清CA125檢測等方式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與經血逆流、免疫異常、遺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痛經、性交痛、不孕等癥狀。
婦科檢查是初步篩查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重要手段。醫(yī)生通過雙合診或三合診可觸及盆腔內觸痛性結節(jié)或子宮后傾固定,卵巢區(qū)域可能出現(xiàn)囊性包塊。對于疑似深部浸潤型患者,直腸陰道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病灶。檢查前需避開月經期,無須特殊準備,但可能引起輕微不適。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典型表現(xiàn)為囊內密集點狀回聲。對于深部浸潤型病變,三維超聲可評估病灶與直腸、膀胱的粘連程度。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進行,但對腹膜型病灶敏感度較低,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磁共振成像對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能多平面顯示病灶與周圍器官的解剖關系。典型表現(xiàn)為T1加權像高信號、T2加權像低信號的結節(jié),可準確評估直腸陰道隔、骶韌帶等部位的病變范圍。檢查前需去除金屬物品,體內有金屬植入物者禁用。
腹腔鏡檢查是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盆腔內藍色或褐色異位病灶,同時進行病灶切除或電凝治療。術中可評估美國生育學會分期標準,但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需全身麻醉,可能存在出血、感染等風險。
血清CA125水平在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可能升高,但特異性較低,需排除卵巢腫瘤、盆腔炎等疾病。動態(tài)監(jiān)測可用于評估治療效果和復發(fā)情況,但單獨檢測不能作為診斷依據(jù),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
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后,建議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可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減少紅肉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疼痛。定期復查監(jiān)測病情變化,若出現(xiàn)持續(xù)加重的痛經或不孕問題,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0次瀏覽 2025-11-08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1-08
861次瀏覽
474次瀏覽
716次瀏覽
716次瀏覽
5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