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通過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肝臟彈性檢測、肝活檢等方式診斷。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攝入過量、代謝異常等因素引起,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xiàn)乏力、右上腹不適等癥狀。
肝功能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基礎手段,通過檢測血清轉氨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指標評估肝臟損傷程度。輕度脂肪肝可能僅表現(xiàn)為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嚴重時可伴隨膽紅素異常。肝功能異常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明確病因,單純肝功能異常不能確診脂肪肝。
超聲檢查是篩查脂肪肝最常用的無創(chuàng)方法,可顯示肝臟回聲增強、肝內血管模糊等特征。CT檢查能更準確評估脂肪浸潤程度,表現(xiàn)為肝臟密度降低。磁共振成像對輕度脂肪變更敏感,特別適用于肥胖人群的定量評估。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脂肪肝程度,但不能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通過測量肝臟硬度值評估纖維化程度,對脂肪肝合并肝纖維化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FibroScan可同時檢測脂肪變程度和纖維化分期,CAP值超過238dB/m提示顯著脂肪變。該檢查無創(chuàng)、可重復,適用于脂肪肝患者的長期隨訪監(jiān)測。
肝穿刺活檢是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能準確判斷脂肪變程度、炎癥活動度及纖維化分期。病理檢查可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指導臨床治療決策。由于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通常僅用于病因不明、疑似進展期肝病或臨床研究病例。
脂肪肝患者需完善血糖、血脂、胰島素抵抗等代謝指標檢測??诜咸烟悄土吭囼炗兄诎l(fā)現(xiàn)糖代謝異常,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可量化胰島素抵抗程度。合并代謝綜合征是脂肪肝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全面代謝評估對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至關重要。
確診脂肪肝后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與肝臟影像學變化,肥胖患者應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減輕體重,限制高脂高糖飲食,避免飲酒。合并代謝異常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二甲雙胍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控制基礎疾病。中重度脂肪性肝炎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水飛薊賓膠囊、雙環(huán)醇片等護肝藥物,每3-6個月復查一次肝臟彈性檢測。
0次瀏覽 2025-11-04
174次瀏覽 2025-03-21
200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370次瀏覽 2024-09-25
226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336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3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31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861次瀏覽
478次瀏覽
755次瀏覽
853次瀏覽
66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