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呼吸系統(tǒng)功能障礙導致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壓升高,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的病理狀態(tài)。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可分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主要由肺部疾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胸廓畸形等因素引起。
Ⅰ型呼吸衰竭以低氧血癥為主要特征,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壓正常或降低。常見于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栓塞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發(fā)紺、呼吸頻率增快等癥狀。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如細菌性肺炎可遵醫(y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莫西沙星片等抗感染藥物,同時給予氧療改善缺氧。
Ⅱ型呼吸衰竭表現(xiàn)為低氧血癥伴高碳酸血癥,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0毫米汞柱且二氧化碳分壓高于50毫米汞柱。多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癥哮喘、中樞性呼吸抑制等情況。典型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球結膜水腫等。治療需在氧療基礎上配合無創(chuàng)通氣或機械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噻托溴銨粉霧劑等支氣管擴張藥物。
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驟,常在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內進展,多由嚴重肺部感染、創(chuàng)傷、中毒等突發(fā)因素導致?;颊呖沙霈F(xiàn)嚴重呼吸窘迫、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需立即就醫(yī)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生命支持治療,同時處理原發(fā)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需使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等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反應。
慢性呼吸衰竭病程超過3個月,常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間質性肺病等慢性肺部疾病?;颊弑憩F(xiàn)為長期咳嗽咳痰、活動后氣促,逐漸出現(xiàn)杵狀指、肺動脈高壓等體征。穩(wěn)定期治療包括長期家庭氧療、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等祛痰藥物,急性加重時需住院調整治療方案。
呼吸衰竭常見誘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氣胸、鎮(zhèn)靜劑過量、心力衰竭等。預防需控制基礎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避免吸煙及空氣污染刺激。出現(xiàn)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等預警癥狀時應及時就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需使用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
呼吸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環(huán)境空氣流通,避免受涼感冒。飲食宜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慢性病患者應定期復查肺功能,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出現(xiàn)明顯氣促、口唇發(fā)紫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215次瀏覽 2025-11-03
118次瀏覽 2025-11-03
172次瀏覽 2025-11-03
912次瀏覽 2023-09-06
255次瀏覽 2025-11-03
139次瀏覽 2025-11-03
284次瀏覽 2025-11-03
194次瀏覽 2025-11-03
5906次瀏覽 2025-11-03
142次瀏覽 2025-11-03
301次瀏覽 2025-11-03
202次瀏覽 2025-11-03
215次瀏覽 2025-11-03
743次瀏覽 2023-08-28
163次瀏覽 2025-11-03
259次瀏覽 2025-11-03
186次瀏覽 2025-11-03
168次瀏覽 2025-11-03
443次瀏覽 2025-11-03
697次瀏覽 2025-11-03
784次瀏覽 2025-11-03
349次瀏覽 2025-11-03
873次瀏覽
826次瀏覽
710次瀏覽
759次瀏覽
7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