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蕁麻疹可通過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jié)劑、局部止癢治療及避免誘因等方式治療。急性蕁麻疹通常由過敏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藥物或食物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皮膚風團、瘙癢、血管性水腫等癥狀。
抗組胺藥物是急性蕁麻疹的一線治療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緩解瘙癢和風團。常用藥物包括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等。這類藥物能有效減輕癥狀,但對嚴重血管性水腫或喉頭水腫效果有限。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嗜睡、口干等不良反應,建議夜間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以減少副作用?;颊咝枳襻t(yī)囑調整劑量,避免自行聯(lián)合用藥。
糖皮質激素適用于重癥急性蕁麻疹或抗組胺藥無效者,如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等。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炎癥反應,緩解血管性水腫和呼吸道癥狀。治療周期一般不超過7天,突然停藥可能引起反跳現(xiàn)象。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血糖升高、骨質疏松等副作用,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需謹慎。靜脈注射用于喉頭水腫等危急情況,需在監(jiān)護下進行。
免疫調節(jié)劑如奧馬珠單抗注射液適用于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或常規(guī)治療無效者。通過靶向阻斷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減少肥大細胞活化。每月皮下注射一次,起效時間約4周,需持續(xù)治療3-6個月評估療效。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過敏反應和寄生蟲感染風險。該藥物對IgE水平異常升高的患者效果顯著,但費用較高且未納入常規(guī)醫(yī)保。
局部可使用爐甘石洗劑、薄荷腦軟膏等緩解瘙癢,冷敷有助于收縮血管減輕紅腫。避免搔抓導致皮膚破損感染,衣物宜選純棉透氣材質。洗澡水溫不超過37℃,禁用堿性肥皂。合并皮膚感染時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物理性蕁麻疹患者需減少摩擦、壓力等刺激,寒冷性蕁麻疹注意保暖。局部治療不能替代系統(tǒng)性藥物,需配合病因治療。
明確并回避過敏原是預防復發(fā)的關鍵,常見誘因包括海鮮、堅果、青霉素、花粉、塵螨等。藥物誘發(fā)者需永久禁用該類藥物,食物過敏需嚴格忌口。感染相關蕁麻疹應積極治療原發(fā)感染灶。壓力、運動、酒精可能加重癥狀,建議記錄發(fā)作日記尋找規(guī)律。對特定過敏原可考慮脫敏治療,但急性期不宜進行。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用于過敏性休克急救。
急性蕁麻疹患者應穿著寬松衣物,保持環(huán)境溫度20-24℃,濕度50%-60%。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含組胺高的發(fā)酵食品。洗澡后及時涂抹保濕霜,修剪指甲減少抓傷。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但避免劇烈運動誘發(fā)膽堿能性蕁麻疹。癥狀持續(xù)超過6周或反復發(fā)作需排查慢性蕁麻疹可能,合并呼吸困難、腹痛需立即急診。定期隨訪調整治療方案,避免轉為慢性。
454次瀏覽 2025-10-10
195次瀏覽 2025-10-10
553次瀏覽 2025-10-10
84次瀏覽 2025-10-10
297次瀏覽 2025-10-10
336次瀏覽 2025-10-10
335次瀏覽 2025-10-10
163次瀏覽 2025-10-10
370次瀏覽 2025-10-10
216次瀏覽 2025-10-10
174次瀏覽 2025-03-21
458次瀏覽 2025-10-10
304次瀏覽 2025-10-10
743次瀏覽 2023-08-28
112次瀏覽 2025-10-10
183次瀏覽 2025-10-10
172次瀏覽 2025-10-10
209次瀏覽 2025-10-10
127次瀏覽 2025-10-10
197次瀏覽 2025-10-10
295次瀏覽 2025-10-10
132次瀏覽 2025-10-10
249次瀏覽
91次瀏覽
328次瀏覽
247次瀏覽
27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