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續(xù)感染超過6個月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性疾病。慢性乙肝主要包括乙肝病毒攜帶狀態(tài)、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類型,通常由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等途徑感染,可能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肝區(qū)不適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
乙肝病毒攜帶狀態(tài)是指體內存在乙肝病毒但未引起明顯肝臟炎癥的情況。這類患者肝功能檢查通常正常,肝臟超聲檢查也無明顯異常。乙肝病毒攜帶狀態(tài)可能與免疫系統(tǒng)對病毒的反應較弱有關,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需要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載量等指標?;颊邞⒁獗苊怙嬀啤⑦^度勞累等可能損傷肝臟的行為。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持續(xù)感染并引起肝臟炎癥的情況。這類患者肝功能檢查可能出現(xiàn)異常,如轉氨酶升高。慢性乙型肝炎可能與免疫系統(tǒng)對病毒的反應較強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肝區(qū)不適等癥狀。治療上可能需要使用恩替卡韋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藥物,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長期用藥。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肝發(fā)展的嚴重階段,表現(xiàn)為肝臟組織結構發(fā)生不可逆改變。這類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乙肝肝硬化通常由長期未控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發(fā)展而來,治療上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復制,同時針對并發(fā)癥進行治療,如使用呋塞米片緩解腹水。
乙肝相關肝癌是慢性乙肝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長期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細胞基因突變,進而發(fā)展為肝癌。乙肝相關肝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xiàn)體重下降、腹痛、黃疸等表現(xiàn)。治療上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射頻消融、靶向藥物治療等方法,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對預后至關重要。
乙肝主要通過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是指乙肝病毒通過胎盤或分娩過程從母親傳給嬰兒,是我國乙肝主要傳播方式。血液傳播包括輸血、共用注射器等。性接觸傳播指通過無保護性行為傳播病毒。預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乙肝疫苗,高危人群應定期檢測乙肝表面抗體水平。
慢性乙肝患者應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適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等,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入。絕對禁止飲酒,避免使用可能損傷肝臟的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肝臟超聲等檢查,遵醫(yī)囑規(guī)范治療。保持良好心態(tài),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有助于病情控制。
135次瀏覽 2025-11-06
155次瀏覽 2025-11-06
129次瀏覽 2025-11-06
47次瀏覽 2025-11-06
38次瀏覽 2025-11-06
69次瀏覽 2025-11-06
100次瀏覽 2025-11-06
617次瀏覽 2025-11-06
113次瀏覽 2025-11-06
73次瀏覽 2025-11-06
401次瀏覽 2024-09-25
183次瀏覽 2025-11-06
55次瀏覽 2025-11-06
73次瀏覽 2025-11-06
56次瀏覽 2025-11-06
60次瀏覽 2025-11-06
86次瀏覽 2025-11-06
119次瀏覽 2025-11-06
90次瀏覽 2025-11-06
93次瀏覽 2025-11-06
370次瀏覽 2024-09-25
91次瀏覽 2025-11-06
837次瀏覽
671次瀏覽
522次瀏覽
783次瀏覽
65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