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可能由感染、遺傳缺陷、免疫異常、吸入異物、慢性炎癥等原因引起。支氣管擴張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反復咯血等癥狀,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確診。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支氣管擴張最常見的原因。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破壞支氣管壁結構,導致彈性纖維斷裂。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支氣管內(nèi)膜結核尤為典型,可能伴隨低熱、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治療需根據(jù)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時配合祛痰藥物氨溴索口服液。
囊性纖維化等遺傳性疾病可導致黏液清除功能障礙,黏液滯留引發(fā)反復感染。這類患者常有胰腺功能不全、汗液電解質異常等全身表現(xiàn)?;驒z測可明確診斷,治療需長期使用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顆粒,配合高頻胸壁振蕩排痰。
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或獲得性免疫低下狀態(tài)易繼發(fā)支氣管擴張。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患者可能伴發(fā)鼻竇炎、中耳炎,需定期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HIV感染者出現(xiàn)支氣管擴張時,需在抗病毒治療基礎上控制機會性感染,如使用復方磺胺甲噁唑片預防肺孢子菌肺炎。
長期吸入有毒氣體、粉塵或誤吸胃內(nèi)容物可損傷氣道。職業(yè)性粉塵暴露者可能出現(xiàn)漸進性呼吸困難,支氣管肺泡灌洗可發(fā)現(xiàn)含鐵血黃素細胞。治療需脫離暴露環(huán)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控制氣道炎癥,嚴重者需行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
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結締組織病可伴發(fā)支氣管擴張,可能與血管炎導致氣道缺血有關?;颊咄ǔS嘘P節(jié)腫痛、晨僵等原發(fā)病表現(xiàn),治療需聯(lián)合使用甲氨蝶呤片控制基礎疾病,急性加重時加用頭孢呋辛酯片抗感染。
支氣管擴張患者應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量稀釋痰液,練習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改善通氣。冬季注意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氣刺激,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預防感染。出現(xiàn)痰量驟增、咯血量增多或發(fā)熱時需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調整抗生素用量。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和胸部CT評估病情進展,重度者可考慮肺康復治療。
181次播放 2024-12-31
26718次瀏覽
25560次瀏覽
26395次瀏覽
47947次瀏覽
54322次瀏覽
57190次播放 2020-01-07
48459次播放 2018-09-20
57509次播放 2018-09-20
59371次播放 2018-09-20
300次瀏覽 2025-11-07
1303次瀏覽 2025-11-07
208次瀏覽 2025-11-07
134次瀏覽 2025-11-07
233次瀏覽 2025-11-07
382次瀏覽 2025-11-07
143次瀏覽 2025-11-07
169次瀏覽 2025-11-07
223次瀏覽 2025-11-07
225次瀏覽 2025-11-07
212次瀏覽 2025-11-07
743次瀏覽 2023-08-28
123次瀏覽 2025-11-07
177次瀏覽 2025-11-07
132次瀏覽 2025-11-07
142次瀏覽 2025-11-07
113次瀏覽 2025-11-07
141次瀏覽 2025-11-07
64次瀏覽 2025-11-07
953次瀏覽 2025-11-07
92次瀏覽 2025-07-15
87次瀏覽 2025-11-07
489次瀏覽
616次瀏覽
777次瀏覽
903次瀏覽
87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