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可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胺試驗、陰道pH值檢測等方式診斷,治療主要采用甲硝唑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陰道用乳膏、替硝唑栓等藥物。細菌性陰道炎通常由陰道菌群失衡、頻繁沖洗陰道、多個性伴侶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白帶增多、魚腥味等癥狀。
通過顯微鏡觀察陰道分泌物中線索細胞、白細胞數(shù)量及菌群比例,線索細胞占比超過20%可輔助診斷。該方法能快速區(qū)分細菌性陰道炎與滴蟲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檢查前24小時應(yīng)避免性生活及陰道灌洗。
取少量陰道分泌物加入氫氧化鉀溶液后產(chǎn)生魚腥味即為陽性,提示可能存在加德納菌等厭氧菌感染。該試驗操作簡便但特異性較低,需結(jié)合其他檢查結(jié)果綜合判斷,敏感度約為60-70%。
使用pH試紙檢測陰道分泌物酸堿度,pH值超過4.5提示菌群失衡。健康女性陰道pH通常為3.8-4.4,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因乳酸桿菌減少導(dǎo)致pH升高,檢測前48小時應(yīng)停用陰道藥物。
甲硝唑片通過抑制厭氧菌DNA合成發(fā)揮作用,適用于中重度細菌性陰道炎。常見劑型包括甲硝唑片、甲硝唑陰道泡騰片,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惡心、金屬味等不良反應(yīng),需避免飲酒。
克林霉素磷酸酯陰道用乳膏通過干擾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治療敏感菌感染,適用于對甲硝唑不耐受患者。使用時應(yīng)將給藥器插入陰道深處,療程結(jié)束后需復(fù)查陰道微生態(tài),妊娠期慎用。
治療期間應(yīng)避免性生活,選擇棉質(zhì)透氣內(nèi)褲并每日更換。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可適量補充含乳酸菌的酸奶。癥狀消失后仍需完成全程用藥,防止復(fù)發(fā)。若出現(xiàn)持續(xù)腹痛、發(fā)熱或用藥后癥狀加重,應(yīng)及時復(fù)診調(diào)整治療方案。日常注意會陰清潔,避免過度使用洗液沖洗陰道。
370次瀏覽 2024-09-25
86次瀏覽 2025-11-05
162次瀏覽 2025-11-05
273次瀏覽 2025-11-05
393次瀏覽 2025-11-05
473次瀏覽 2025-11-05
89次瀏覽 2025-11-05
196次瀏覽 2025-11-05
231次瀏覽 2025-11-05
363次瀏覽 2025-11-05
160次瀏覽 2025-11-05
838次瀏覽 2025-11-05
94次瀏覽 2025-11-05
321次瀏覽 2025-11-05
69次瀏覽 2025-11-05
105次瀏覽 2025-11-05
154次瀏覽 2025-11-05
85次瀏覽 2025-11-05
59次瀏覽 2025-07-15
151次瀏覽 2025-11-05
222次瀏覽 2025-11-05
104次瀏覽 2025-11-05
847次瀏覽
1086次瀏覽
837次瀏覽
723次瀏覽
67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