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jié)炎可通過生活干預、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髖關節(jié)炎通常由關節(jié)退變、創(chuàng)傷、炎癥、代謝異常、遺傳等因素引起。
減少關節(jié)負重活動,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減輕體重有助于降低關節(jié)壓力。使用手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選擇軟底鞋減少關節(jié)沖擊。日??蛇M行水中運動如游泳,水溫保持在30-34攝氏度,水中浮力能減輕關節(jié)負荷。飲食注意補充優(yōu)質蛋白和鈣質,適量食用牛奶、魚肉等食物。
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次15-20分鐘,溫度控制在40-45攝氏度。超聲波治療采用連續(xù)式0.5-1.0W/cm2強度,每周3次。低頻脈沖電刺激選用2-100Hz頻率,每日1次。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包括仰臥位屈髖練習,每組10-15次,每天2-3組。肌力訓練重點加強臀中肌和股四頭肌,采用側臥位抬腿練習。
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可緩解疼痛和炎癥。氨基葡萄糖膠囊有助于軟骨修復,通常需要連續(xù)服用2-3個月。關節(jié)腔注射玻璃酸鈉能改善潤滑功能,每周1次,3-5次為1療程。嚴重疼痛時可短期使用鹽酸曲馬多片。中藥可選獨活寄生丸,具有祛風除濕功效。
關節(jié)鏡清理術適用于早期病變,可清除游離體和修整軟骨。截骨矯形術用于年輕患者力線異常者,能改善關節(jié)受力分布。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終末期病變主要治療方式,假體使用壽命可達15-20年。微創(chuàng)髖關節(jié)置換采用前外側入路,術后恢復較快。髖關節(jié)融合術用于年輕體力勞動者,能有效緩解疼痛但喪失關節(jié)活動度。
術后24小時內開始踝泵練習預防血栓,48小時后開始床上關節(jié)活動。使用持續(xù)被動活動機訓練,初始角度30度,每日增加5-10度。術后6周內避免髖關節(jié)屈曲超過90度和內收動作。3個月內使用助行器行走,逐步過渡到手杖。定期復查X線評估假體位置和骨長情況。
髖關節(jié)炎患者應保持適度運動,避免爬山、爬樓梯等高沖擊活動。注意關節(jié)保暖,寒冷天氣可佩戴護髖??刂企w重在正常范圍,體重指數(shù)建議維持在18.5-23.9。均衡飲食保證鈣和維生素D攝入,每日曬太陽15-30分鐘。定期隨訪評估病情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出現(xiàn)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活動受限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
174次瀏覽 2025-03-21
151次瀏覽 2025-11-05
912次瀏覽 2023-09-06
231次瀏覽 2025-11-05
89次瀏覽 2025-11-05
86次瀏覽 2025-11-05
838次瀏覽 2025-11-05
473次瀏覽 2025-11-05
196次瀏覽 2025-11-05
222次瀏覽 2025-11-05
104次瀏覽 2025-11-05
363次瀏覽 2025-11-05
160次瀏覽 2025-11-05
393次瀏覽 2025-11-05
105次瀏覽 2025-11-05
273次瀏覽 2025-11-05
162次瀏覽 2025-11-05
85次瀏覽 2025-11-05
154次瀏覽 2025-11-05
321次瀏覽 2025-11-05
69次瀏覽 2025-11-05
94次瀏覽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