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可通過調整飲食、增加光照、藥物治療、藍光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護理。黃疸通常由膽紅素代謝異常、肝膽疾病、溶血性疾病、膽道梗阻、遺傳代謝缺陷等原因引起。
適當增加水分攝入有助于促進膽紅素排泄,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需按需哺乳。成人可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臟負擔。新生兒黃疸期間母親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自然光照射有助于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建議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的溫和陽光,每次15-30分鐘。注意保護眼睛避免強光直射,光照時保持環(huán)境溫度適宜。病理性黃疸需配合醫(yī)療干預。
苯巴比妥片可誘導肝酶活性促進膽紅素代謝,茵梔黃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熊去氧膽酸膠囊適用于膽汁淤積型黃疸。藥物使用需嚴格遵醫(yī)囑,新生兒用藥需精確計算劑量。
醫(yī)用藍光設備可使膽紅素分子結構異構化,適用于血清膽紅素超過257μmol/L的新生兒。治療時需保護眼睛和生殖器,監(jiān)測體溫及脫水情況。光照期間需定期檢測膽紅素水平變化。
膽總管結石引起的梗阻性黃疸可采用經(jīng)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取石術,膽道閉鎖患兒需在出生后60天內實施葛西手術。術后需密切觀察膽汁引流情況,預防膽管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黃疸護理期間應每日記錄皮膚黃染范圍變化,觀察大便顏色及尿量。母乳喂養(yǎng)嬰兒可適當增加喂養(yǎng)頻率至每日8-12次,人工喂養(yǎng)者選擇適宜配方奶粉。成人患者需絕對禁酒,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出現(xiàn)精神萎靡、拒食、發(fā)熱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恢復期可進行適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過度疲勞。定期復查肝功能及腹部超聲,監(jiān)測原發(fā)疾病進展情況。
393次瀏覽 2025-11-05
160次瀏覽 2025-11-05
187次瀏覽 2025-07-15
151次瀏覽 2025-11-05
838次瀏覽 2025-11-05
196次瀏覽 2025-11-05
89次瀏覽 2025-11-05
321次瀏覽 2025-11-05
363次瀏覽 2025-11-05
231次瀏覽 2025-11-05
85次瀏覽 2025-11-05
69次瀏覽 2025-11-05
222次瀏覽 2025-11-05
473次瀏覽 2025-11-05
104次瀏覽 2025-11-05
154次瀏覽 2025-11-05
273次瀏覽 2025-11-05
162次瀏覽 2025-11-05
86次瀏覽 2025-11-05
743次瀏覽 2023-08-28
105次瀏覽 2025-11-05
94次瀏覽 2025-11-05
841次瀏覽
687次瀏覽
604次瀏覽
577次瀏覽
64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