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出血可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內鏡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慢性胃出血通常由胃潰瘍、胃黏膜病變、胃血管異常、胃腫瘤、藥物刺激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隨嘔血、黑便、貧血等癥狀。
慢性胃出血患者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堅硬粗糙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減輕胃腸負擔,減少胃黏膜損傷??蛇m量飲用溫熱的牛奶或蜂蜜水,有助于保護胃黏膜。避免飲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可減少胃酸對出血部位的刺激。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混懸凝膠、枸櫞酸鉍鉀顆??稍谖葛つけ砻嫘纬杀Wo層。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出血,需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止血藥物如凝血酶凍干粉、云南白藥膠囊可輔助控制出血。
胃鏡檢查可明確出血部位和原因,同時進行內鏡下止血治療。常用的內鏡止血方法包括局部注射腎上腺素、電凝止血、鈦夾止血等。對于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采用內鏡下套扎術或硬化劑注射治療。內鏡治療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適合大多數(shù)胃出血患者。
對于內鏡治療無效的動脈性出血,可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療。通過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在X線引導下找到出血血管并注入栓塞材料。介入治療可精準定位出血血管,避免開腹手術。術后需臥床休息,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血腫。
當出血量大、保守治療無效或懷疑惡性腫瘤時需考慮手術治療。常見術式包括胃大部切除術、胃血管結扎術等。術前需充分評估患者全身狀況,糾正貧血和休克。術后需禁食,逐步過渡到流質、半流質飲食,密切觀察有無再出血跡象。
慢性胃出血患者平時應注意規(guī)律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慎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可能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出現(xiàn)嘔血、黑便加重、頭暈乏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疾病康復。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增強體質。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0次瀏覽 2025-11-09
786次瀏覽
725次瀏覽
573次瀏覽
702次瀏覽
70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