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飯多吃菜"的飲食模式可能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能導致能量供應失衡、胃腸功能紊亂、代謝異常、營養(yǎng)不良及血糖波動等問題。
主食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過度減少米飯等谷物攝入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時,身體會分解蛋白質(zhì)和脂肪供能,可能引發(fā)酮癥酸中毒風險。谷物中富含的B族維生素缺乏可能誘發(fā)周圍神經(jīng)炎,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容易引發(fā)便秘。對于糖尿病患者,突然大幅減少主食可能引發(fā)反應性高血糖。生長發(fā)育期兒童青少年長期主食攝入不足會影響器官發(fā)育。
部分人群確實需要控制精制碳水攝入,但應采取科學替代方式。糖尿病患者可用糙米替代白米,搭配雜豆類保持血糖平穩(wěn)。減重人群可選用燕麥、藜麥等低升糖指數(shù)主食,每餐保持50-100克攝入量。胃腸功能較弱者可選擇小米粥等易消化主食,避免完全戒斷碳水化合物。運動員等體力消耗大的人群,主食占比應維持在每日總能量的50%左右。老年人建議少量多餐,每餐搭配50克左右主食維持腦部供能。
建議保持均衡膳食結構,成年人每日主食攝入量以150-400克為宜,其中全谷物應占三分之一。搭配蔬菜時注意深色蔬菜占比,肉類選擇以白肉為主,烹飪方式多采用蒸煮燉。可定期進行營養(yǎng)評估,根據(jù)個體差異調(diào)整飲食比例。出現(xiàn)乏力、頭暈等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檢查,避免自行長期極端化飲食模式。
59次瀏覽 2025-07-15
118次瀏覽 2025-11-01
77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63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115次瀏覽 2025-11-01
912次瀏覽 2023-09-06
80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61次瀏覽 2025-11-01
94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67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725次瀏覽
815次瀏覽
724次瀏覽
392次瀏覽
49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