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主要通過代謝負擔、直接毒性、免疫反應、膽汁淤積和線粒體損傷等途徑導致肝損傷。常見傷肝藥物包括抗結核藥、解熱鎮(zhèn)痛藥、抗生素、抗腫瘤藥及中草藥等。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tǒng)將脂溶性藥物轉化為水溶性代謝物。部分藥物如異煙肼在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過量自由基,消耗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質(zhì),導致肝細胞氧化應激損傷。長期服用對乙酰氨基酚超過安全劑量時,代謝產(chǎn)物N-乙酰對苯醌亞胺可引發(fā)肝細胞壞死。
某些藥物或其代謝產(chǎn)物可直接破壞肝細胞膜結構,如抗結核藥吡嗪酰胺的代謝物吡嗪酸能干擾肝細胞膜磷脂代謝?;熕幬锛装钡释ㄟ^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礙DNA合成,造成肝細胞凋亡。這類損傷通常在用藥后短期內(nèi)出現(xiàn),與劑量呈正相關。
部分藥物作為半抗原與肝細胞蛋白結合形成完全抗原,激活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攻擊。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可誘發(fā)藥物性狼瘡樣肝炎,表現(xiàn)為發(fā)熱、皮疹伴轉氨酶升高。這種損傷具有個體差異性,與遺傳因素相關的HLA基因多態(tài)性有關。
雌激素類藥物和某些抗生素如紅霉素酯化物,可抑制肝細胞毛細膽管膜的轉運蛋白功能,導致膽汁酸排泄障礙。氯丙嗪通過破壞微絲結構使毛細膽管收縮功能障礙,引發(fā)膽汁淤積性黃疸,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和堿性磷酸酶顯著升高。
核苷類似物如抗病毒藥替比夫定能抑制線粒體DNA聚合酶γ,干擾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過程。非甾體抗炎藥雙氯芬酸可誘導線粒體膜通透性轉換孔開放,釋放細胞色素C引發(fā)凋亡。這類損傷常表現(xiàn)為乳酸酸中毒和微泡性脂肪變性。
用藥期間應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指標,避免聯(lián)合使用多種肝毒性藥物。出現(xiàn)乏力、惡心、尿色加深等癥狀時及時就醫(yī),必要時進行護肝治療。日常保持規(guī)律作息,控制高脂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E和奶薊草提取物等抗氧化劑有助于減輕藥物對肝臟的影響。
0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20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232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715次瀏覽 2024-01-05
912次瀏覽 2023-09-06
336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31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852次瀏覽
471次瀏覽
870次瀏覽
834次瀏覽
80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