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便秘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腹部按摩、補充益生菌、使用藥物、培養(yǎng)排便習(xí)慣等方式治療。嬰幼兒便秘通常由飲食結(jié)構(gòu)不合理、腸道功能未完善、水分?jǐn)z入不足、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母乳喂養(yǎng)的嬰幼兒便秘概率較低,若出現(xiàn)便秘可適當(dāng)增加哺乳次數(shù)。配方奶喂養(yǎng)的嬰幼兒需檢查奶粉沖調(diào)比例是否準(zhǔn)確,必要時更換低乳糖或含益生元的配方奶粉。已添加輔食的嬰幼兒應(yīng)增加西梅泥、蘋果泥、燕麥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保證每日飲水量。
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按摩力度需輕柔,可配合嬰兒潤膚油減少摩擦。按摩能促進腸蠕動,緩解因腸動力不足導(dǎo)致的便秘,適合功能性便秘的嬰幼兒。
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劑可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適用于抗生素使用后或腸道菌群失調(diào)引起的便秘,需用溫水沖服,避免與抗生素同服。連續(xù)使用不宜超過2周。
乳果糖口服溶液、開塞露甘油制劑、小兒化積口服液等藥物需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乳果糖通過滲透作用軟化糞便,開塞露用于急性排便困難,中藥制劑適合積食型便秘。禁止自行使用刺激性瀉藥。
每日固定時間讓嬰幼兒坐便盆5-10分鐘,餐后30分鐘是最佳訓(xùn)練時段。選擇高度合適的坐便器,用語言或玩具引導(dǎo)放松。長期堅持可建立條件反射,預(yù)防習(xí)慣性便秘。心理緊張導(dǎo)致的便秘需消除如廁恐懼。
日常需記錄嬰幼兒排便頻率和糞便性狀,便秘期間暫停添加新輔食。增加爬行、翻身等運動促進腸道蠕動,避免過度包裹影響腹部活動。若便秘伴隨嘔吐、血便、腹脹拒食等癥狀,或非藥物干預(yù)3天無效,應(yīng)及時就醫(yī)排查先天性巨結(jié)腸、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器質(zhì)性疾病。家長處理糞便后需徹底清潔雙手,防止交叉感染。
                            
                          59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83次瀏覽
            687次瀏覽
            481次瀏覽
            546次瀏覽
            58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