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的檢查措施主要有磁共振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病理活檢、腦電圖、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等。
磁共振成像是診斷膠質瘤的首選方法,能夠清晰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與周圍腦組織的關系。該檢查無電離輻射,可多平面成像,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增強掃描有助于判斷腫瘤血供情況,區(qū)分腫瘤與水腫帶。彌散加權成像和灌注加權成像可提供腫瘤細胞密度和血流灌注信息。
計算機斷層掃描在急性出血或鈣化顯示方面優(yōu)于磁共振成像,可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初步篩查手段。平掃能快速確定占位效應和腦室受壓情況,增強掃描可顯示血腦屏障破壞區(qū)域。但對低級別膠質瘤的敏感性較低,且存在電離輻射,不宜作為長期隨訪的首選。
病理活檢是確診膠質瘤的金標準,通過立體定向或開顱手術獲取腫瘤組織。組織學檢查可確定腫瘤分級和分子特征,包括IDH突變、1p/19q共缺失等關鍵指標。術中快速病理能指導手術范圍,最終病理報告為治療方案制定提供依據。但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出血和感染風險。
腦電圖主要用于評估膠質瘤相關的癲癇活動,可發(fā)現局灶性慢波或棘波放電。長程視頻腦電圖監(jiān)測能捕捉發(fā)作期腦電變化,幫助定位致癇灶。雖然對腫瘤診斷價值有限,但對伴有癲癇癥狀的患者具有重要評估意義。檢查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進行,適合療效監(jiān)測。
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通過示蹤劑代謝顯像反映腫瘤的生物學活性,常用18F-FDG和氨基酸類示蹤劑??设b別腫瘤復發(fā)與放射性壞死,評估治療效果,指導活檢靶區(qū)選擇。但分辨率較低,需與磁共振成像融合解讀,檢查費用較高且存在輻射暴露。
確診膠質瘤后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頭部外傷。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限制腌制和燒烤類食品。遵醫(yī)囑定期復查影像學,觀察腫瘤變化情況。出現頭痛加重、肢體無力等新發(fā)癥狀需及時就醫(yī)。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配合醫(yī)生制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0次瀏覽 2025-11-10
187次瀏覽 2025-07-15
691次瀏覽
995次瀏覽
663次瀏覽
723次瀏覽
85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