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有意識喪失、呼吸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瞳孔散大、皮膚蒼白或發(fā)紺。
心臟驟停發(fā)生后,患者會迅速喪失意識,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此時患者無法被喚醒,對疼痛刺激也無反應。這種情況通常發(fā)生在心臟驟停的幾秒鐘內(nèi),是心臟驟停最明顯的癥狀之一。家屬或目擊者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開始心肺復蘇。
心臟驟?;颊邥⒓赐V拐:粑?,可能出現(xiàn)瀕死樣喘息或完全不呼吸。這種癥狀通常在意識喪失后立即出現(xiàn)。目擊者應檢查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判斷呼吸是否停止。如確認呼吸停止,應立即開始心肺復蘇。
心臟驟停時,頸動脈和股動脈等大動脈搏動會完全消失。這是判斷心臟驟停的重要依據(jù)。非專業(yè)人員可在患者頸部氣管旁觸摸頸動脈搏動,如10秒內(nèi)未觸及搏動,應立即開始心肺復蘇。專業(yè)人員可使用聽診器確認心音消失。
心臟驟停后1-2分鐘內(nèi),患者瞳孔會逐漸散大,對光反射消失。這是由于腦部供血中斷導致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瞳孔散大是判斷心臟驟停時間的重要指標,但不應等待此癥狀出現(xiàn)才開始急救。
心臟驟停患者皮膚會迅速變得蒼白或出現(xiàn)發(fā)紺,尤其在口唇、指甲床等部位明顯。這是由于血液循環(huán)停止導致的組織缺氧表現(xiàn)。皮膚顏色變化通常在心臟驟停后1-2分鐘內(nèi)出現(xiàn),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體征。
心臟驟停是危及生命的急癥,一旦發(fā)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開始心肺復蘇。日常生活中應學習基本急救技能,定期體檢,控制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預防心臟驟停發(fā)生。如患者有心臟病史,家屬應掌握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
0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92次瀏覽 2025-07-15
67次瀏覽 2025-11-01
63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77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80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94次瀏覽 2025-11-01
370次瀏覽 2024-09-25
61次瀏覽 2025-11-01
118次瀏覽 2025-11-01
115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410次瀏覽
637次瀏覽
652次瀏覽
600次瀏覽
66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