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臟病導致的心律失常是否嚴重需結合具體病情判斷,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疾病進展期的表現(xiàn),可能提示心肺功能進一步受損。肺源性心臟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等基礎疾病引發(fā),心律失常常見類型包括房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室顫動等危及生命的狀況。
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若僅出現(xiàn)偶發(fā)房性早搏或輕度竇性心動過速,通常與缺氧、電解質紊亂等可逆因素相關,通過氧療、糾正酸堿平衡及原發(fā)病治療后可改善。此類情況雖需密切監(jiān)測,但短期內一般不直接威脅生命。若伴隨明顯心悸、氣促加重或血氧飽和度下降,則反映心肺代償功能減退,需警惕右心衰竭風險。
當出現(xiàn)持續(xù)性室性心律失常、房顫伴快速心室率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時,提示心肌嚴重缺血或結構性改變,可能誘發(fā)心源性猝死。尤其合并低血壓、暈厥或意識障礙者,屬于急危重癥,需立即進行電復律、抗心律失常藥物干預及機械通氣支持。此類情況死亡率顯著升高,即使度過急性期,遠期預后仍較差。
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應定期進行動態(tài)心電圖和心功能評估,避免呼吸道感染、過度勞累等誘因。日常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抗凝藥物,限制鈉鹽攝入并維持適宜體重。若出現(xiàn)心律不齊伴呼吸困難加重或下肢水腫,須立即就醫(yī)。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43次瀏覽 2023-08-28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63次瀏覽
            417次瀏覽
            519次瀏覽
            580次瀏覽
            64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