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竇炎可通過根管治療、鼻竇沖洗、抗生素治療、手術引流、上頜竇根治術等方式治療。牙源性鼻竇炎通常由齲齒、牙周炎、根尖周炎、牙外傷、拔牙并發(fā)癥等原因引起。
根管治療適用于由齲齒或根尖周炎引起的牙源性鼻竇炎。通過清除感染的牙髓組織,封閉根管,消除病灶對鼻竇的持續(xù)刺激。治療需分次進行,過程中可能伴隨短暫疼痛,術后需避免患側(cè)咀嚼硬物。
鼻竇沖洗能清除竇腔內(nèi)的膿性分泌物,緩解鼻塞和頭痛癥狀。使用生理鹽水通過穿刺或自然開口沖洗,每周進行2-3次。沖洗后可能出現(xiàn)少量血性分泌物,屬正?,F(xiàn)象。
急性發(fā)作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藥物治療需持續(xù)7-10天,不可自行停藥。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建議飯后服用。
對于形成膿腫的病例,需行上頜竇開窗引流術。通過口腔前庭或鼻腔入路建立引流通道,術后留置引流管3-5天。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恢復期需保持口腔清潔。
慢性反復發(fā)作或伴有息肉形成的病例,需采用上頜竇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黏膜,建立永久性引流通道。術后需定期復查,預防竇口粘連。手術可能引起面部短暫麻木感。
治療期間應保持口腔衛(wèi)生,每日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清潔口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促進代謝?;謴推诳蛇M行鼻腔蒸汽吸入,幫助分泌物排出。術后3個月內(nèi)避免潛水、高空飛行等氣壓變化大的活動,定期進行鼻內(nèi)鏡復查觀察竇口通暢情況。出現(xiàn)發(fā)熱、劇烈頭痛等癥狀需及時復診。
82243次播放 2021-05-10
76363次播放 2021-05-10
105546次播放 2021-02-26
52073次瀏覽
54388次瀏覽
53331次播放 2020-01-02
55764次瀏覽
57413次瀏覽
61848次瀏覽
66066次播放 2018-02-01
220次瀏覽 2025-11-03
110次瀏覽 2025-11-03
333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322次瀏覽 2025-11-03
261次瀏覽 2025-11-03
284次瀏覽 2025-11-03
179次瀏覽 2025-11-03
187次瀏覽 2025-07-15
401次瀏覽 2024-09-25
199次瀏覽 2025-11-03
458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1341次瀏覽 2025-11-03
159次瀏覽 2025-11-03
441次瀏覽 2025-11-03
138次瀏覽 2025-11-03
276次瀏覽 2025-11-03
0次瀏覽 2025-11-03
786次瀏覽
570次瀏覽
637次瀏覽
890次瀏覽
63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