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控制血壓、調節(jié)飲食、藥物治療、中醫(yī)調理、透析治療等。慢性腎炎通常由免疫異常、感染、遺傳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蛋白尿、血尿、水腫等癥狀。
高血壓會加速腎功能損害,慢性腎炎患者需將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常用降壓藥包括纈沙坦膠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鈣通道阻滯劑,同時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血壓監(jiān)測應每周進行,避免劇烈情緒波動。
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可減輕腎臟負擔,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0.6-0.8克計算,優(yōu)先選擇雞蛋、魚肉等優(yōu)質蛋白。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動物內臟、堅果的攝入,血鉀偏高者應避免香蕉、土豆等富鉀食物。每日飲水量根據尿量調整,出現(xiàn)水腫時需限制在1000毫升以內。
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可用于抑制免疫炎癥反應,配合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孢素軟膠囊使用。出現(xiàn)感染時需及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貧血患者可補充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用藥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避免腎毒性藥物。
黃芪、黨參等益氣健脾類中藥可改善腎功能,大黃、茯苓等利水滲濕藥材有助于消除水腫。可采用中藥熏蒸、艾灸等外治法促進血液循環(huán)。中醫(yī)治療需辨證施治,避免自行服用含馬兜鈴酸等腎毒性成分的藥材。
當腎小球濾過率低于15毫升/分鐘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時,需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替代腎功能。血液透析每周需進行2-3次,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但需嚴格無菌管理。終末期患者可考慮腎移植手術。
慢性腎炎患者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夏季預防脫水。每3-6個月復查腎功能、尿常規(guī)等指標,出現(xiàn)尿量驟減或嚴重水腫應及時就醫(yī)。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保持樂觀心態(tài),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
67次瀏覽 2025-11-01
115次瀏覽 2025-11-01
63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77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94次瀏覽 2025-11-01
61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80次瀏覽 2025-11-01
912次瀏覽 2023-09-06
187次瀏覽 2025-07-15
119次瀏覽 2025-11-01
118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410次瀏覽
637次瀏覽
652次瀏覽
600次瀏覽
66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