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的形成通常與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感染、飲食結構失衡、遺傳等因素有關。結石可能發(fā)生在泌尿系統(tǒng)、膽道系統(tǒng)等部位,常見類型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囊結石等。
體內(nèi)鈣、草酸、尿酸等物質(zhì)代謝紊亂是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鈣尿癥、高草酸尿癥或高尿酸血癥會導致尿液中溶質(zhì)過飽和,形成結晶并逐漸增大。這類患者可能伴隨骨痛、關節(jié)腫脹等癥狀,需通過限制高鈣高草酸飲食、增加水分攝入調(diào)節(jié),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枸櫞酸鉀顆粒、別嘌醇片等藥物糾正代謝異常。
前列腺增生、輸尿管狹窄等疾病會導致尿液滯留,使晶體物質(zhì)沉積形成結石?;颊呖赡艹霈F(xiàn)排尿困難、腰腹部脹痛等癥狀。解除梗阻需根據(jù)病因選擇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緩解排尿困難,或通過輸尿管支架置入術改善尿流。
泌尿系統(tǒng)反復感染時,細菌分解尿素產(chǎn)生的氨會使尿液堿化,促進磷酸鎂銨結石形成。這類結石生長迅速且易復發(fā),常伴隨發(fā)熱、尿頻尿急等癥狀。治療需聯(lián)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并配合酸化尿液的氯化銨片預防結石再生。
長期高蛋白、高鹽、低纖維飲食會增加結石風險。動物蛋白攝入過多會升高尿酸水平,過量鈉鹽抑制鈣重吸收,而水分和蔬果攝入不足會減少尿液稀釋度。調(diào)整飲食結構需增加每日飲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限制菠菜、濃茶等高草酸食物,適當補充柑橘類水果。
胱氨酸尿癥、原發(fā)性高草酸尿癥等遺傳性疾病會導致特定物質(zhì)排泄異常,兒童期即可發(fā)病。此類患者需終身控制飲食,定期監(jiān)測尿液成分,嚴重時需長期服用青霉胺片等藥物結合堿化尿液治療。
預防結石需保持每日充足飲水,避免久坐和憋尿,定期進行泌尿系統(tǒng)超聲檢查。既往有結石病史者應每半年復查尿液分析,根據(jù)結石成分調(diào)整飲食方案。出現(xiàn)劇烈腰痛、血尿或發(fā)熱癥狀時須立即就醫(yī),避免繼發(fā)腎積水或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232次瀏覽 2025-11-04
715次瀏覽 2024-01-05
211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31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336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743次瀏覽 2023-08-28
55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200次瀏覽 2025-11-04
659次瀏覽
542次瀏覽
664次瀏覽
682次瀏覽
792次瀏覽